内容概要:核电泵作为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心脏”,承担着冷却剂循环、余热排出等核心功能,其性能直接关乎核电站效率与安全性。在“双碳”战略驱动下,中国将核电定位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柱,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方针,规划2025年装机达7000万千瓦、2030年增至1.31亿千瓦,并通过三代项目核准与四代技术商业化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5年国务院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总投资超2000亿元,带动核电泵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300亿元跃升至2025年预计4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3%。国产化进程方面,主泵国产化率已超90%,细分领域关键技术不断突破。随着“一带一路”核电出口提速及国内装机目标落地,核电泵行业有望形成“国企主导、民企协同、智能赋能、全球布局”的新生态。
上市企业:上海电气(601727.SH)、佳电股份(000922.SZ)、东方电气(600875.SH)、中密控股(300470.SZ)、中广核技(000881.SZ)
相关企业:利欧集团泵业有限公司、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核电泵、核电泵行业政策、核电泵行业产业链、核电泵发展现状、核电泵行业竞争格局、核电泵发展趋势
一、核电泵行业相关概述
核电泵是核电站中用于输送冷却剂、维持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其核心功能是确保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稳定循环,防止堆芯过热。根据用途和工作原理,核电泵主要分为主冷却剂泵(主泵)、辅助给水泵、余热排出泵、凝结水泵,广泛应用于核岛、常规岛及辅助系统。此外,按结构可分为轴密封泵(如传统主泵)和无密封泵(如屏蔽泵、磁力泵),后者通过消除动密封降低泄漏风险,适用于高放射性环境。核电泵的设计需严格遵循核安全法规,其性能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核电泵是核电站中输送冷却剂或介质的关键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依赖机械驱动和密封技术确保安全运行。按工作原理可分为轴密封泵、屏蔽泵、磁力泵、离心式/容积式。其中,轴密封泵(如传统主泵)采用机械密封,功率大但存在泄漏风险,需定期维护;屏蔽泵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零泄漏,适用于高放射性介质,但功率受限且维修困难;磁力泵利用磁力耦合无接触传动,兼具零泄漏和中高功率优势,正成为三代堆主泵的主流选择;离心泵(如凝结水泵)依赖叶轮离心力,需配合密封技术,适用于大流量场景。整体来看,磁力泵在安全性和效率平衡方面表现突出,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而国产化突破将进一步推动行业进步。
二、中国核电泵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核电作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支撑力量,凭借其清洁低碳、稳定高效的特性,被明确纳入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路径。国家层面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总方针,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设定2025年核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2030年增至1.31亿千瓦的阶段性目标,并通过持续核准三代核电项目、推动四代技术商业化应用等举措,加速构建以核电为基荷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十条举措》《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为核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作为核电站关键设备的核电泵,其技术升级与国产化进程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三、中国核电泵行业产业链
中国核电泵行业产业链上游聚焦于高端原材料与核心部件供应,包括不锈钢、钛合金、特种橡胶等特种金属材料,以及铸件、锻件、机械加工件等,这些材料和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核电泵的性能与寿命,目前国内宝钢、太钢等企业已具备高端材料生产能力,但部分特种材料仍依赖进口;中游为核电泵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环节,企业需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制造经验,以满足核电站对定制化、高可靠性泵产品的需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已实现核主泵、蒸汽发生器泵等核心设备的国产化;下游为核电泵的应用市场,主要包括核电站、核研究机构及核废料处理设施等,下游用户对核电泵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推动中游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核电泵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四、中国核电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核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在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方针指引下实现跨越式突破。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迭代,我国已构建起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体系,并加速推进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四代核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2024年新增并网的防城港4号、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及漳州1号机组,合计装机384.76万千瓦,推动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实现6.7%的同比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58台,总装机容量6088.094万千瓦,虽机组数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94台);并网机组总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9695.2万千瓦和法国6302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随着在建机组加速投产,预计2025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7000万千瓦,超越法国升至全球第二位。
当前,中国核电行业正步入规模化、自主化、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政策赋能、技术攻坚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已成为全球核电创新发展的标杆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一次性核准11台核电机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核准规模,截至2024年底在运、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总数达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首次登顶全球核电规模榜首。从区域布局看,现有28座核电站分布于辽宁至海南的8个沿海省份,其中徐大堡、招远等9个新建核电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将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供给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
五、中国核电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核电建设正保持稳健发展态势。2025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此次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项目、10台新机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每年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审批节奏,这一常态化发展态势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核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更为核电泵等关键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核电泵作为核电站核心设备将迎来新一轮需求增长,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核电泵行业作为核电站关键设备领域,承担着冷却剂循环、余热排出等重要功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核电站运行效率与安全性。核电泵约占核电站设备总投资的25%,市场规模随核电建设加速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核电泵市场规模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8.3%。近年来,国产化进程显著加快,如利欧泵业攻克百万千瓦级循环水泵技术,中密控股实现核主泵密封国产化突破,但部分高端泵(如大型动叶可调循环水泵)仍依赖进口。未来,随着“华龙一号”等自主技术推广及“一带一路”核电出口,中国核电泵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六、中国核电泵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核电泵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头部垄断+细分突围+国际竞合”特征。头部企业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中金环境等凭借技术积累与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在核主泵、蒸发器循环泵等核心设备领域形成垄断,并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则聚焦高粘度泵、定制化解决方案等细分赛道,以差异化竞争突围,例如部分企业专注锂电池电解液输送泵、核级屏蔽泵等高毛利领域;国际品牌如西门子、艾默生等虽在高端市场仍具技术优势,但本土企业通过性价比与本土化服务快速崛起,部分领域已实现国产替代,预计未来国内企业将依托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形成内外双循环竞争格局。
七、中国核电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核电泵行业未来将呈现技术创新、国产替代、智能化升级三大发展趋势。在技术领域,磁力泵、屏蔽泵等无泄漏技术将加速替代传统轴封泵,同时新材料(如耐高温合金)和数字孪生、AI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与可靠性。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上海电气、哈电集团等国企在核主泵领域已实现90%以上国产化率,而利欧泵业等民企在循环水泵等细分市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核电出口及国内核电装机目标(2030年1.31亿千瓦)的推动,核电泵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将向“国企主导+民企专精+外资收缩”方向演进,智能化、国际化布局成为关键发展方向。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升级
核电泵行业正迎来智能化转型浪潮,数字孪生、AI预测性维护等创新技术将深度应用,预计实现90%以上的故障预警准确率,运维效率提升40%。在材料领域,陶瓷复合材料和耐高温合金的突破将使泵体寿命延长至60年,完美匹配核电机组全生命周期需求。无泄漏技术(磁力泵、屏蔽泵)的全面普及将大幅提升核电站安全等级,同时新一代产品能效提升15%,为核电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2、市场需求呈现双轮驱动
国内核电建设进入快车道,2030年8000万千瓦装机目标将带来持续的设备需求,叠加老旧机组改造升级市场,核电泵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际市场方面,中国核电技术出口与“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泵产品走向全球,预计2030年中国核电泵出口占比将达25%,主要面向东南亚、中东及新兴核电市场。此外,核能综合利用(如制氢、海水淡化)将催生新型泵需求,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3、竞争格局加速重构
行业呈现“国企主导、民企专精、外资收缩”的新态势。上海电气、哈电集团等国企持续巩固核岛主泵市场领导地位,利欧泵业、中密控股等民企在细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面对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推动中国核电泵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核电泵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核电泵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核电泵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核电泵行业竞争格局的分析,中国核电泵重点企业深度分析,2025-2031年中国核电泵行业投资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