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领域的加速推进,以及全社会对公共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智慧应急行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智慧应急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13.76%。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自然灾害频发,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行业不仅涵盖传统的应急设备制造商,还包括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垂直领域专业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同时,中国智慧应急方案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新范式。
相关上市企业:辰安科技(300523)、太极股份(002368)、震有科技(688418)、东方通(300379)、海康威视(002415)、数字政通(300075)、中船应急(30052)、华铁应急(603300)
相关企业: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汉威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智慧应急、智慧应急市场规模、智慧应急行业现状、智慧应急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智慧应急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紧急事件进行预测、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其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强调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构建一个全面、动态、实时、互动的应急管理新体系。智慧应急不仅涵盖传统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还通过技术驱动实现从“经验式”向“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转变。智慧应急主要分为培训演练类、辅助决策类、监测预警类、灾后重建类、救援处置类、指挥调度类。
二、行业产业链
智慧应急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无人机、机器人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软件与技术。产业链中游为智慧应急系统集成与服务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政府与公共事业、工业、社区与城市等领域。
政府将“人工智能+”行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要求深化技术研发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同比增长14.29%。智慧应急领域作为其重要应用场景,正通过技术赋能重塑应急管理范式。从“千里眼”监测预警到“智慧脑”指挥调度,行业正从单一技术应用转向全链条生态构建。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三、相关政策
中国智慧应急行业的政策框架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为核心,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2025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大数据支撑、智慧应急、应急预案等数字化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送、视频会商、辅助决策、指挥协调、资源调用、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等功能。政策通过强化预防机制、完善指挥体系、统一技术标准,加速智慧应急从“单一技术应用”向“全链条生态构建”转型。
四、市场规模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领域的加速推进,以及全社会对公共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智慧应急行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智慧应急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13.76%。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自然灾害频发,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行业不仅涵盖传统的应急设备制造商,还包括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垂直领域专业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同时,中国智慧应急方案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新范式。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智慧应急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跨界融合”的立体化特征。头部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如联通数科、华为、辰安科技等企业,在智慧应急平台、应急指挥系统等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中,联通数科在智慧应急平台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承建的全国应急管理云平台已接入78%的省级行政区。此外,垂直领域的企业也在细分场景中快速突破。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信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其依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技术背景,专注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是应急管理行业的排头兵。公司作为中国电信控股的高科技企业,辰安科技依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技术背景,专注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是应急管理行业的排头兵。其推出的“星辰·辰思”行业大模型,集成近二十年技术积累,提供智能问答、文档生成、数据分析等功能,辅助应急管理全流程决策。2025年一季度,辰安科技营业收入为2.00亿元,同比增长55.76%;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41.32%。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应急管理业务市场的信息化服务商之一,其业务应用解决方案和产品线已覆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等多类业务,涉及卫生、食药、交通、农业、环境、工信等诸多行业。公司承担了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通过多源数据动态接入分析和场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综合减灾全链条业务贯通。此外,太极股份还为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为北京门头沟区打造了“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处置”平台,支撑建设了四川应急广播体系,并为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安全生产智能监管平台。2025年一季度,太极股份营业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15.96%;归母净利润为0.16亿元,同比下降0.42%。
六、行业发展趋势
1、前沿科技融合深化,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将加速技术融合,前沿科技如元宇宙、量子计算等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构建灾害模拟训练场,提升应急演练的真实感和效果;量子加密技术则可保障应急数据的安全传输。同时,AI、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与应急场景的深度融合将持续深化,推动应急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例如,多源数据融合将使气象、地质、交通、人口等数据与应急场景深度整合,提升灾害响应的精准度。
2、服务模式创新,新业态将不断涌现
智慧应急行业的服务模式将不断创新,应急保险、社会化救援等新业态将不断涌现。保险公司将基于历史灾情数据开发定制化险种,为不同地区和行业提供精准的保险服务。民间救援组织通过平台化运营提升响应速度,成为政府应急体系的重要补充。此外,随着社会力量参与度的提升,应急服务领域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涵盖应急培训、保险服务、灾后重建等衍生领域。
3、全球化布局加速,提升行业国际话语权
中国智慧应急行业的全球化布局将加速推进。依托“数字丝绸之路”,中国应急企业将输出监测预警系统、救援装备标准等,提升中国在全球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同时,中国还将与国际组织合作建立跨国灾害响应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灾害挑战。例如,中国的一些智慧应急方案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输出,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发展分析,中国智慧应急行业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市场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