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创新的需求,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制造方法往往需要通过模具来制造复杂的产品,而3D打印则可以直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对象,大大简化了生产过程。在3D打印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尤为广泛。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结构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热性好等特点。在3D打印中,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加热后变得可塑,使得打印过程更加顺利。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大规模应用于3D打印领域,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持续突破、高端制造领域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材料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0.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例如教育、个性化定制等新兴领域的需求释放,高分子3D打印材料市场预计将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相关上市企业:华曙高科(688433)、银禧股份(300221)、金发科技(600143)、沃特股份(002886)、东方盛虹(000301)、凯盛新材(301069)、万华化学(600309)、蓝晓科技(300487)、圣泉集团(605589)、迈瑞医疗(300760)等。
相关企业: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聚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发展历程、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产业链、合成树脂行业产量、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一、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概述
由于3D打印制造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制造工业的方式和原理,是对传统制造模式的一种颠覆,因此,3D打印材料成为限制3D打印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也是3D打印突破创新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只有进行更多新材料的开发才能拓展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根据材料类型的不同,3D打印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类。其中3D打印用非金属材料按照材料种类可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3D打印材料是一类用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聚合物材料,通过逐层堆积形成三维物体。与传统加工方式不同,3D打印能精准控制材料分布,实现复杂结构的一体化成型。高分子3D打印材料因其种类多、易加工、性能可调的特点,成为3D打印领域应用最广、研究最深的材料之一。高分子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粉末类(PA、PEEK)、树脂类(光敏树脂)、丝材类(PLA、ABS、PC)。
二、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的发展,与聚合物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中后期,塑料工业开始萌芽,酚醛树脂及模塑粉(电木粉)、酚醛塑料等热固性塑料以及聚氯乙烯等材料开始国产化。2000-2015年期间,中石油等企业开始生产合成树脂,国内产量年均增长超过10%。2015年以来,我国对塑料行业的监管逐渐收紧,塑料行业生产或逐步向绿色低碳化、环境友好化、规模化、规范化转变。
三、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产业链
高分子3D打印材料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塑料、树脂、添加剂、增强填料等。产业链中游为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医疗领域、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业、文创教育、电子消费品等。其中,在医疗领域,高分子3D打印材料可用于制造定制化的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在航空航天领域,高分子3D打印材料可用于制造复杂几何形状以及高强度要求的部件;在汽车制造领域,高分子3D打印材料可用于快速制造汽车零部件,提高生产效率。
树脂作为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重要原材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两大类。其中,合成树脂是通过化学合成或天然产物反应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具备软化或熔融特性,是塑料、纤维、涂料等多种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料。当前,我国合成树脂行业已建立起完整产业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往依赖进口的合成树脂产品目前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部分产品在技术与质量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期间,合成树脂产能持续向化工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为主、中西部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合成树脂产量达1.27亿吨,同比增长7.4%。未来,随着合成树脂产量的持续提升,将有力推动下游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供应保障与创新发展。
医疗领域是我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服务需求持续攀升。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慢性病治疗、康复服务均需要更为庞大、更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数据显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7年的98.66万个增长至2024年的109.36万个,年复合增长率为1.48%。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稳步增长,为上游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带来了持续扩展的市场空间和应用需求。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四、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3D打印材料是指用于3D打印技术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构建出三维物体,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3D打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3D打印材料的发展,3D打印材料是影响3D打印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3D打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5.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34%。未来,3D打印材料行业将不断优化材料的性能,如强度、韧性、耐候性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创新的需求,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制造方法往往需要通过模具来制造复杂的产品,而3D打印则可以直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对象,大大简化了生产过程。在3D打印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尤为广泛。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结构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热性好等特点。在3D打印中,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加热后变得可塑,使得打印过程更加顺利。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大规模应用于3D打印领域,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持续突破、高端制造领域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材料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0.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例如教育、个性化定制等新兴领域的需求释放,高分子3D打印材料市场预计将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五、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全球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先进生产与改性技术目前主要由跨国公司主导,主要包括德国巴斯夫、德国Evonik、美国陶氏化学、美国杜邦、美国3DSystems、美国Stratasys、美国Carbon等企业。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行业整体集中度较高,少数国际领先的石油化工与高性能材料企业占据了全球及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此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在我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端市场中的份额仍然较低,关键材料如PA12、改性ABS、光敏树脂等仍较多依赖进口,自给能力亟待提升。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一批代表企业,包括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聚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未来,中国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在原材料技术、改性工艺创新及下游应用拓展等方面实现系统突破,从而有效增强国产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进口替代水平。
1、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arsoon Technologies Co., Ltd)是全球领先的开源及产业化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材料、软件和服务的专业提供商。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并在湖南益阳建立了增材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公司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先后在北美和欧洲、亚太等区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了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国外技术垄断,攻克了增材制造软件“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了“连续增材制造解决方案(CAMS)”和高分子光纤激光烧结“Flight技术”及系列设备,突破了32激光、幅面直径1.5米、高度1.7米的超高效率超大尺寸增材制造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装机。华曙高科的全产业链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包括增材制造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及技术支持服务,是航空航天、汽车、医疗、义齿、模具、3C电子电器、教育科研、消费品等产业化客户值得信赖的增材制造合作伙伴。从经营情况来看,2024年华曙高科3D打印原材料营业收入为4284万元,同比增长8.32%。
2、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致力于成为新材料领域的领先者的企业愿景,坚持让材料改变生活的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长期主义,求真务实。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在东莞虎门、道滘、松山湖、珠海、苏州吴中、安徽滁州、中山和广东肇庆等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同时公司为了完成国际化的布局,公司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公司及子公司目前重点在高分子改性塑料、智能照明、3D打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科技领域进行了产业布局。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电线电缆、现代农业、轨道交通、低空飞行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通讯、电子电气和建筑装饰、家用新型服务机器人等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银禧科技营业收入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23.99%。
六、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化与高端材料国产替代,新质生产力驱动高端应用
在高性能化与高端材料国产替代方面,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将聚焦于航空级尼龙材料、高性能光敏树脂等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突破。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复合增强技术,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耐温性及抗疲劳特性,推动国产材料在航天发动机部件、军工装备精密构件、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逐步改变高端材料依赖进口的现状,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
2、功能化技术升级,技术创新驱动
在功能化与技术融合创新方面,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将致力于开发具有导电、导热、生物相容等特性的智能材料体系。通过纳米复合、表面功能化等技术实现材料的多功能集成,结合多材料打印、微纳尺度打印等先进工艺,满足柔性电子、仿生组织工程、软体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个性化需求,推动3D打印从成型制造向功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3、环保化
在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基可降解树脂及其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开发聚乳酸改性材料、藻基光敏树脂等环保材料,建立打印废料化学回收与高值化再利用体系,推广低温固化、低能耗成型等绿色工艺,构建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推动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共十三章,包含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高分子3D打印材料行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