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中国"双碳"战略深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2024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规模为239.59亿元,同比增长20.48%。作为提升光伏发电效率的核心技术,跟踪支架通过动态追踪太阳轨迹实现光伏组件角度实时优化,较固定支架可提升15%-40%的发电效率,尤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其高效发电、低度电成本的优势更为显著,成为众多光伏项目的首选方案。
相关上市企业:中信博(688408)、振江股份(603507)、天合光能(688599)
相关企业: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海思技术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光伏跟踪支架、光伏跟踪支架市场规模、光伏跟踪支架行业现状、光伏跟踪支架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面板设计的特殊的支架。根据能否随太阳入射角变化而调整方位,光伏支架分为固定支架与跟踪支架,其中,光伏固定支架可以分为固定支架与固定可调支架,光伏跟踪支架可以分为单轴跟踪支架与双轴跟踪支架。光伏跟踪支架具备多重优势,例如可有效提升光伏系统发电量,光伏跟踪支架较光伏固定支架具有较优经济性,跟踪支架产品溢价较固定支架更高。
光伏跟踪支架是一种能够根据太阳位置和光照情况自动调整光伏组件角度的支架系统。光伏跟踪支架主要由结构系统(可旋转支架)、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通讯控制箱、传感器、云平台、电控箱等部件)三大部分构成。它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实时调整太阳能组件平面相对入射太阳光的空间角度,以增加太阳光投射到太阳能组件上的辐照量,从而提高发电量。
二、行业产业链
光伏跟踪支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钢材、铝材、驱动系统(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传感器、算法芯片)、结构件(立柱、主梁、檩条)、镀锌/防腐材料等原材料。产业链中游为光伏跟踪支架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以及户用光伏系统三个领域。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迅猛的态势推动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10.99亿千瓦,同比增长54.08%。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直接推动了光伏跟踪支架的需求。光伏跟踪支架通过自动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发电效率,尤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其优势更为明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中国"双碳"战略深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2024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规模为239.59亿元,同比增长20.48%。作为提升光伏发电效率的核心技术,跟踪支架通过动态追踪太阳轨迹实现光伏组件角度实时优化,较固定支架可提升15%-40%的发电效率,尤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其高效发电、低度电成本的优势更为显著,成为众多光伏项目的首选方案。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近年来,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中,天合光能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领先企业之一,通过收购西班牙Nclave进入跟踪支架领域。中信博主导研发天际Ⅱ平单轴系统,采用多点平行驱动技术,抗风性能提升29.6%。国强兴晟的光伏跟踪支架包括GQ-T朝阳系列跟踪支架,其通过智能算法提升发电量2%,适配15%坡地,设计风速47m/s。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西班牙Nclave进入跟踪支架领域,其核心SuperTrack智合算法整合AI与大数据,实现动态寻优(STA)与智能逆跟踪(SBA)双算法协同,提升发电效率3%-8%。该算法通过“广播+轮询”通信策略减少线缆依赖,结合极端天气保护模块(如大风、冰雹场景)通过风洞测试验证,在山东潍坊项目实测增发电量3.24%。其开拓者系列支架适配210mm大尺寸组件,支持农光/渔光互补场景,全球适配210组件的跟踪支架中唯一中国企业。2025年上半年,天合光能营业收入为310.56亿元,同比下降27.72%;归母净利润为-29.18亿元,同比下降654.47%。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多点平行驱动技术,天际Ⅱ、天双系列支架临界风速达22m/s,抗风性能提升200%。其AI跟踪算法结合数值风洞CFD仿真与GIS地形建模,实现复杂地形(如山地、湖泊)风场精准预测,减少遮挡损失40%。全球首家自建风洞实验室,完成五阶AeroPlus风洞实验,支撑高散射辐照天气下发电效率提升3%-8%。天柔柔性跟踪系统适配10m净空、35m跨距,支持农光/渔光/牧光场景,配套清洗机器人智能运维。2024年,中信博跟踪支架生产量为17388.47MW,同比增长103.90%;跟踪支架销售量为17409.50MW,同比增长127.93%;跟踪支架库存量为1590.22MW,同比增长19.78%。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不断创新,驱动行业智能化与高精度化发展
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精度化演进。AI算法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实现更精准的太阳轨迹追踪,例如天合光能SuperTrack智合系统通过动态寻优(STA)与智能逆跟踪(SBA)双算法协同,发电效率提升3%-8%。中信博多点平行驱动技术结合数值风洞CFD仿真与GIS地形建模,可适配山地、湖泊等复杂地形,减少遮挡损失40%。未来,支架将集成自适应清洁、阴影规避及极端天气保护模块,如大风、冰雹场景下的自动调节功能。此外,轻量化材料(如锌铝镁镀层防腐材料)与模块化设计将降低安装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至25年以上,支撑“光伏+”多场景(如农光互补、海上光伏)的规模化应用。
2、进一步加强全球化布局,推动行业产业链协同
龙头企业正通过海外建厂与技术输出拓展国际市场。中信博在印度、沙特、巴西的基地年产能达20GW,服务全球头部厂商;天合光能通过收购西班牙Nclave整合双轴技术,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企业将深化“本土化”战略,如振江股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16万吨年产能基地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税收优惠。产业链协同方面,支架企业将与组件、储能、逆变器厂商形成“风光储氢”一体化生态,如天合光能光储融合方案客户比例达65%,储能海外出货近5GWh。同时,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研发-交付-运维)提升客户粘性,巩固全球领导地位。
3、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推动行业可持续增长发展
“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推动行业扩张。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10.99亿千瓦,同比增长54.08%,直接拉动跟踪支架需求。政策端,电价机制从“补贴依赖”转向“质量约束”,如分布式光伏备案限制与电价市场化政策倒逼行业洗牌,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实现突围。市场端,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并行发展,工商业通过“光伏+储能+负荷管理”形成微电网生态。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共十一章,包含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产业行业前景调研分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