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将园区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加速构建“3+2”现代化产业体系[图]

内容概要:兰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以“3+2”为核心架构,涵盖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五大支柱,通过"6+X"先进制造业集群与"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的产业生态系统。2024年以来,兰州市着力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双双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绿色石化化工、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固合成橡塑、榆中生物医药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更值得一提的是,联合金昌、白银、武威共同打造的金兰白武有色金属集群在工信部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各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上市企业:兰石重装(603169.SH)、蓝科高新(601798.SH)、佛慈制药(002644.SZ)、方大炭素(600516.SH)、长城电工(600192.SH)


相关企业:甘肃汇能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兰州新区绿动新能源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科海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康顺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吉发化工有限公司、兰州宁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甘肃维世诺新材料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德生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铝业有限公司、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甘肃蚂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兰州杰众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甘肃省兰州市、新质生产力、“3+2”现代化产业体系、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甘肃省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作为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不仅是全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更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兰州正加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国际经贸合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42.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240.4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2427.0亿元,增长5.6%。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占GDP比重65%,彰显出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韧性。

2020-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近年来,兰州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着力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创新发展,同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全市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增加值达905.2亿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通过重点打造"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提升项目100个,完成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项目40个,知豆彩虹新能源汽车等8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兰州石化120万吨乙烯改造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产业创新成果丰硕,天华院荣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海默科技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亮新能源成功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榜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2021-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2024年兰州市面对政府债务约束、市场预期不振等多难问题,拿出超常举措承压而上、逆势而进,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新获批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等政策平台22个,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6家、入库服务业企业476家、高新技术企业212家,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新质动能加快集聚,省会牵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打头阵、当主攻、做先锋取得实质进展。

兰州市作为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通过建设“兰白两区”(兰州新区、白银高新区)等创新平台,推动前沿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2024年加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新引进和认定国家管网、中交设计等区域总部72家,中国移动新区数据中心、永新国信数据要素产业园相继投运。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兰州跻身全国“千兆城市”。


2022-2024年兰州市新增高新技术等企业(单位:家)


三、甘肃省兰州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2024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理论,将其明确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核心驱动力。这一理论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省迅速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省工信厅等部门联合出台《甘肃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甘肃省提升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构建省级政策框架体系。在此背景下,兰州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省级部署,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先后出台《兰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兰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既体现了对国家战略的坚决贯彻,又展现了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甘肃省兰州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兰州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兴市战略,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硬支撑。报告强调以"强本拓新"为发展导向,围绕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报告从五个维度作出战略部署:一是传统产业焕新工程,以120万吨乙烯改造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石化、冶金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工程,构建"物流+金融+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四是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强化"兰白两区"创新策源功能,完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全链条体系;五是园区集聚发展工程,推动兰州新区等重点园区差异化发展,培育绿色化工、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这一系列战略举措将全面激发兰州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建设西北地区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兰州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五大任务


甘肃省兰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兰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以“3+2”为核心架构,涵盖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五大支柱,通过"6+X"先进制造业集群与"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的产业生态系统。2024年以来,兰州市着力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双双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绿色石化化工、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固合成橡塑、榆中生物医药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更值得一提的是,联合金昌、白银、武威共同打造的金兰白武有色金属集群在工信部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各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兰州市“3+2”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省兰州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根据《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兰州市以“一河两山,三城多镇”为总体格局,依托黄河生态轴线与南北山体屏障划定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重点区,以中心城区、兰州新区和兰州生态创新城“三城”为核心提升城市能级,联动永登、皋兰、红古等县城及小城镇推动城乡融合;空间结构上构建“一带一脉、两心多点、四区四廊”体系,即沿黄河打造生态发展带与文化脉络,布局城关、三滩双市级中心及多层级公共服务节点,划分科创、科教、绿色石化与制造、综合物流四大功能片区,并由四条南北向生态廊道分隔组团,形成生态优先、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空间框架。

兰州市构建“一河两山,三城多镇”的总体格局


兰州市以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为路径,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及产业集聚区,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协同、产业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系统性优化生产力布局。其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呈现“多核驱动、区域协同”格局,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西固区、城关区、安宁区为核心载体,形成差异化定位的产业集群:兰州新区锚定新能源、新材料与高端制造领域,兰州高新区深耕生物医药与数字经济赛道,西固区推动传统石化产业绿色转型,城关区与安宁区则分别聚焦楼宇经济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各区域通过重大项目牵引,推动“6+X”先进制造业集群与“7+N”现代服务业集群协同发展,加速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


兰州市通过集群化培育、区域协同与创新驱动,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集群化培育方面,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入选全国百强,推动产业升级;区域协同上,联合金昌、白银、武威创建金兰白武有色金属集群,实现跨区域协作;创新驱动则依托“兰白两区”等平台,推动前沿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基础设施配套与生态环境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兰州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兰州市已形成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企业矩阵,构建了覆盖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多领域的产业体系。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兰州拥有兰州石化、兰石集团、方大炭素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其中兰州石化年炼油能力达1050万吨,方大炭素石墨电极产能位居全球前三,佛慈制药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持续引领中药现代化发展。同时,兰州新区集聚了兰药药业等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城关区培育了甘肃紫光、蚂蚁数字等数字经济新锐力量,呈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并进的发展态势。通过"链主"企业带动和产业集群培育,兰州正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为打造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引擎提供坚实支撑。

甘肃省兰州市重点产业链及代表性企业


甘肃省兰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正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构建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兰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如下:


1、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兰州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未来,兰州市将重点支持同位素、创新药、未来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打造更多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独门绝技”。通过建设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形成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反哺创新链的良性循环。


2、新兴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化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兰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例如,新能源产业将加快推动爱玛产业园、兰石集团绿氢制储用一体化等项目,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将聚焦高性能铜箔、锂电池材料等领域,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兰州市将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兰州市将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兰州新区中国联通数据中心、城关区中国电信智算中心等项目将进一步拓展算力应用场景,催生一批算力需求大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兰州市将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例如,石化产业将通过“减油增化上新”策略,延伸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业链,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同时,兰州市将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采编:CY37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