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光引发剂‌行业产业链全景、市场供需、价格走势、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行业重回增长通道[图]

内容概要: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体系核心材料,通过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能量引发树脂聚合,在微电子加工、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等数十个战略性新兴领域广泛应用。当前行业呈现“技术迭代驱动需求升级、供给收缩重塑市场格局”的双重特征。技术端,UV LED光源普及、水性体系突破、大分子光引发剂研发等创新推动固化效率提升3-5倍,催生柔性电子、量子点显示等前沿场景;供给端,2025年因环保整顿及安全事故导致宁夏沃凯珑、扬帆新材等企业停产,行业供给缩减12%-18%,推动主流品种价格年内涨幅超26%,市场重回上升通道。需求侧,全球制造业向精密化、智能化转型带动光固化技术渗透率提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生产国,产量从2022年的5.05万吨增至2024年的5.9万吨,预计2025年需求量达4.5万吨,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90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9.3%。竞争格局方面,久日新材、强力新材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专利与产能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52.7%份额,而IGM等外资企业通过半导体光刻胶等高端产品垄断30%利润,形成“低端内卷、高端垄断”的分化态势。未来行业将沿技术高端化(可见光响应、生物基化)、市场全球化(国产替代加速、东南亚布局深化)、产业生态化(低碳工艺改造、区域标准共建)三大路径演进,构建技术自主、绿色可持续的全球化竞争新体系。


上市企业:久日新材(688199.SH)强力新材(300429.SZ)扬帆新材(300637.SZ)


相关企业:宁夏沃凯珑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红绿蓝新材料有限公司、牡丹江旭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怀化金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怀化市恒渝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有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同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华钛新材料有限公司、如东金康泰化学有限公司


关键词:光引发光敏剂光固化剂光刻胶光引发剂行业产业链光引发发展现状光引发行业竞争格局、光引发发展趋势


一、光引发行业相关概述


光引发剂(Photoinitiator)是一种能够在特定波长光照下吸收能量并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活性物种(如自由基、阳离子等)来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固化的关键化合物。作为光固化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光引发剂又被称为光敏剂或光固化剂,其主要功能是吸收紫外光区(250-420nm)或可见光区(400-800nm)的光子能量,进而引发化学反应,使液态树脂在极短时间内转变为固态聚合物网络。


光引发剂可以根据其反应机理和吸收辐射的类型进行系统分类。按照反应机理的不同,光引发剂主要可分为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和阳离子型光引发剂两大类,其中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裂解型和夺氢型。按照吸收辐射的类型,光引发剂可分为紫外光引发剂和可见光引发剂两大类。

主要光引发剂类型及其特点


当前光引发剂行业主流品种包括907、TPO、184、1173、DETX、ITX及369等,其分子结构差异导致性能分化,下游涂料、油墨企业需根据应用场景定向搭配:184以高效耐黄变特性主攻表面固化,与TPO协同适用于白色体系,广泛用于家具木器清漆、电子涂层等领域;1173凭借低成本与TPO复配实现高效固化,覆盖家居装饰、塑料制品等中端市场;907因高引发活性与ITX/DETX组合攻坚有色体系,成为PCB油墨、印刷油墨的核心选择;369则以低气味优势适配UVLED油墨,与ITX/DETX联用满足环保型印刷需求。

目前主流光引发剂产品概述


、中光引发行业产业链


中国光引发剂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相连,共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上游以基础化工原料与中间体为核心,涵盖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原料及三苯基膦、均三甲苯等中间体,其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环保政策影响显著,技术壁垒集中于高纯度中间体合成与特种化学品开发。中游为光引发剂生产制造,市场高度集中,龙头企业如久日新材、强力新材主导市场,技术壁垒较高,产品向高端化、环保化发展;下游应用广泛,传统领域包括UV涂料、油墨、胶粘剂,新兴领域如光刻胶、PCB制造、3D打印等快速增长,尤其受益于半导体国产化和环保政策推动。整体产业链协同紧密,但高端产品仍部分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中国光引发剂‌行业产业链图谱


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技术的核心原料,其下游应用市场呈现多元化与高端化并进的格局。依托光固化技术高效、环保、节能的显著优势,光引发剂广泛渗透至UV涂料(涵盖木器、包装、电子等领域)、UV油墨(印刷包装行业主流选择)及UV胶粘剂(电子、医疗等精密制造领域增速领先)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并逐步向3D打印树脂、半导体光刻胶、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领域延伸,形成传统市场稳定增长与新兴赛道爆发式增长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

2024年中国光引发剂应用市场占比情况


随着高端制造业向精密化、智能化加速演进,光固化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特性,应用边界持续突破,已深度渗透至微电子精密加工、生物医用材料(含器官修复支架)、智能家电涂层、汽车轻量化部件、高端木器涂装、绿色印刷包装、3D打印功能材料、光纤通讯涂覆等数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与此同时,UV光固化领域的技术迭代呈现爆发式增长——UV LED光源的普及推动能耗降低60%以上,水性UV体系突破VOCs零排放瓶颈,大分子光引发剂破解皮肤致敏性难题,电子级光引发剂满足5G/半导体超净需求,这些突破性进展使光固化技术的综合成本下降40%的同时,固化效率提升3-5倍,进而催生出柔性电子、量子点显示、生物降解材料等前沿应用场景,为相关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UV光固化新技术有望催生更多应用场景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中国光引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光引发剂行业产能集中度显著,市场格局呈现头部企业主导特征,核心生产商包括久日新材、强力新材、扬帆新材及固润科技等。其中,2024年久日新材以2.3万吨产能居首(另有0.3万吨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强力新材紧随其后达1.7万吨(同步布局0.6万吨新增产能),沃凯珑原具备1.3万吨产能,但因环保问题已处于停产状态。2025年以来,行业供给端出现阶段性收缩:宁夏沃凯珑因安全环保问题持续停产;同年4月,宁夏一帆生物发生爆炸事故,引发园区全面停产整改;6月扬帆新材子公司又因火灾事故被责令停产整顿。这一系列事件导致行业总供给减少约12%-18%,成为2025年光引发剂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

2024年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头部企业产能分布情况(单位:万吨)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光引发剂生产国,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行业保持稳健增长,产量从2022年的5.05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5.9万吨;同期需求量也从3.21万吨增长到3.8万吨,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在环保政策持续推进和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驱动下,市场供需格局持续优化,预计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5万吨,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

2022-2024年中国光引发剂市场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近年来,我国光引发剂行业呈现"先抑后扬"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受终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传统涂料油墨领域价格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2-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阶段性回落至46亿元区间;但自2024年起,随着“双碳”政策驱动下的环保型产品加速渗透、半导体光刻胶等高端应用场景突破,以及大分子光引发剂、水性体系等创新产品矩阵完善,市场迎来结构性复苏,当年规模跃升至48.3亿元。未来,在生态环境部《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等政策持续加码、LED-UV固化技术渗透率提升、生物基光引发剂产业化进程加快等多重利好推动下,预计到2030年中国光引发剂市场规模将突破90亿元大关,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9.3%,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2030年中国光引发剂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2025年以来,受行业供给端环保整顿持续深化、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受限,叠加下游UV涂料、3D打印等新兴领域需求加速释放的双重驱动,国内光引发剂市场价格呈现显著修复性上涨态势。据百川盈孚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日,主流品种中907牌号出厂价攀升至88元/公斤、184牌号报45元/公斤、TPO牌号达83元/公斤,较年初累计涨幅分别达28%、32%和11%;进入8月,价格上行势头进一步强化,其中TPO品种于11日单日调涨5.56%至95元/公斤,月内累计涨幅近15%,年内累计涨幅已扩大至26.67%,行业重回上升通道。

2025年以来国内引发剂(TPO)市场价格(单位:元/公斤)


中国光引发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已形成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专利壁垒与规模化生产优势构筑起坚固的产业护城河,市场资源加速向兼具成本管控力、技术迭代力及产能弹性的领军企业聚拢。据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2024年统计,国内光引发剂总产量达5.9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久日新材、强力新材、扬帆新材2024年产量分别达1.99万吨、0.73万吨、0.40万吨,三家企业以52.7%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主导中低端通用型产品市场,而IGM等外资企业则通过高端光引发剂(如半导体光刻胶用PAG类)占据30%以上利润空间,凸显出行业“低端内卷、高端垄断”的分化特征。

2024年中国光引发剂行业企业竞争格局(按产量)


中国光引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光引发剂行业未来将呈现技术高端化、市场全球化与产业生态化三大趋势:技术端加速突破可见光响应与生物基化,适配LED光源及医疗、电子等高附加值场景需求,同时通过AI辅助研发缩短创新周期;市场端依托国产替代加速与新兴地区需求爆发,国内企业在半导体光刻胶等领域实现60%国产化率,并通过本地化生产深耕东南亚、拉美市场,出口占比提升至55%,同时向“技术+服务”模式转型;产业端在“双碳”政策与欧盟环保法规倒逼下,推动低碳工艺改造与区域标准共建,形成技术自主、市场多元、绿色可持续的全球化竞争新格局。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突破:可见光与生物基技术引领高端化转型


未来,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将加速向可见光响应、生物基化方向突破。随着LED光源在3D打印、电子封装等领域的普及,适配450nm波长的高效光引发剂将成为主流,推动固化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降低能耗40%。生物基光引发剂凭借低毒性、可降解特性,在医疗、食品包装等高附加值领域加速替代传统产品,预计2030年市场份额将突破15%。此外,AI辅助的分子设计技术将缩短新化合物研发周期至12-18个月,助力企业突破国际专利壁垒,形成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


2、市场重构:国产替代加速与全球化布局双轮驱动


国内市场方面,半导体光刻胶、高端电子封装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将全面提速。本土企业通过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客户联合研发,已实现28nm以下制程光刻胶用光引发剂的批量供应,预计2030年国产化率将达60%。国际市场方面,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地区对UV固化技术的需求年均增长12%,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输出”模式(如在越南、墨西哥建厂)抢占市场份额,出口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39%提升至2030年的55%。同时,行业服务化转型加速,头部企业将提供“光引发剂+固化方案”的定制化服务,绑定下游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3、政策与产业协同:绿色制造与标准制定构建新生态


环保政策将持续倒逼行业升级。欧盟REACH法规对ITX等传统光引发剂的限制,以及中国“双碳”目标下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将推动企业加速低碳工艺改造。预计2030年,行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将达40%,单位产值碳排放较2024年下降35%。此外,中国主导制定的ISO21748光引发剂环保检测标准已获国际认可,未来将联合“一带一路”国家共建区域性标准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政策与产业的深度协同,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型,形成技术、市场、政策三重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发展规划建议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共十章,包含光引发剂优势企业竞争性财务数据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光引发剂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光引发剂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