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电动船舶电池是指应用于船舶动力系统,为船舶航行提供电能的储能装置。船舶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继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之后的第三大大气污染来源。所以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以新能源为动力的绿色船舶,来替代传统的柴油机船舶。我国纯电动船舶发展较晚,近年来,得益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环保要求的提升,电动船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发展。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新建吨位从2017年的13556吨增长至436700吨,预计2025年我国电动船舶新建吨位将增长于605800吨。船舶电动化的一种关键技术则是船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监测、控制和保护船舶动力系统的动力电池。随着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电池作为主要的能量存储装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电池出货量从2017年的18300KWH增长至845800KWH,预计2025年我国电动船舶电池出货量将增长至1160000KWH。
上市企业: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合肥国轩[码002074]、瑞浦能源[0666.HK]、欣旺达[300207]、鹏辉电源[300438]、赣锋锂业(002460)、星盈科技[0081]
相关企业: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电动船舶电池行业政策、电动船舶电池行业产业链、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出货量、电动船舶电池市场规模、电动船舶电池市场竞争格局、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一、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基本概况
电动船舶电池是指应用于船舶动力系统,为船舶航行提供电能的储能装置。目前,电动船舶(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的电池系统绝大多数都采用锂离子电池,因为它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电动船舶动力系统的核心在于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实现船舶的高效推进,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也被称作是船舶动力系统的“第三次革命”。电动船舶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包括电池系统、直流配电系统、电力推进系统、推进控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
二、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推进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主流国家的共识。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最大的碳排放以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源之一,占全球温室气体约14%~16%,水路运输领域是继道路运输(包含乘用车、货车、公交车和摩托车)及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11%。全球各种组织和机构正在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船舶行业实现低碳减排。
自2010年起,发达国家积极推动零排放﹑低噪音的电动船舶替代柴油船舶。挪威、芬兰和丹麦等国家积极推动用全电动客运渡轮取代传统客运渡轮,欧洲地区全电动客船、拖船、游艇和游轮等需求不断增加,无人电动船的重大发展推动了电动船舶市场的快速增长。
船舶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继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之后的第三大大气污染来源。所以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以新能源为动力的绿色船舶,来替代传统的柴油机船舶。目前,我国电动船舶主要推广船型包括小型邮轮、海事公务船、电动集装箱船、电动渡船、内河客运船舶、内湖景区游船、电动干散货船、港务工作船等。
我国纯电动船舶发展较晚,近年来,得益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环保要求的提升,电动船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发展。据统计,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新建吨位从2017年的13556吨增长至436700吨,预计2025年我国电动船舶新建吨位将增长于605800吨。
船舶电动化的一种关键技术则是船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监测、控制和保护船舶动力系统的动力电池。随着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电池作为主要的能量存储装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电池出货量从2017年的18300KWH增长至845800KWH,预计2025年我国电动船舶电池出货量将增长至1160000KWH。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三、电动船舶电池行业产业链
电动船舶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芯、模块、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行业中游为电动船舶电池研发生产;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内河及沿海短途航运船舶、大型远洋船舶、休闲娱乐船舶等,下游应用船型不断扩展、场景愈加丰富,包括小型邮轮、海事公务船、港务工作船、渡船、干散货船、集装箱船等。
四、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发展环境-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鼓励包括电动船舶在内的新能源船舶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均提出支持推广电动等新能源船舶和强化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纯电动船舶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指明了发展新能源船舶意义和方向,并提供保障;《“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发布,从政策层面为新能源船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度保障,为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电动船舶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1、主要企业
我国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促进了电动船舶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推广的快速发展,电动船舶无轴轮缘推进技术、电力系统组网技术、大功率电力并网技术等关键技术相继获得突破。在动力电池配套领域,诸多船用电池厂家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已通过实验测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合肥国轩、瑞浦能源、欣旺达、鹏辉电源、赣锋锂电、星盈科技等超30家企业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认可证书;在应用推广领域,电动船舶船型。
2、代表企业
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了全链条自主、高效的研发能力,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前瞻性研发布局,通过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已形成全面、先进的产品矩阵,可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表前储能、表后储能等领域,以及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等新兴应用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船舶、叉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产量516GWh,销量475GWh,实现营业收入2530.41亿元。
2)、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亿纬锂能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历经23年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场景锂电池平台企业,致力于“以全场景锂电池方案,加速万物互联”,构建起从材料、电芯、BMS到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形成亿纬创能、亿纬储能、亿纬动力、战略协同、全球合作经营模式(CLS)五大业务版块。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绿色交通、能源转型等领域。
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主要服务于新能源乘用车及商用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是支持绿色出行、低碳交通的重要环节。储能电池主要服务于储能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信储能、数据中心备电、船舶动力等,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能源系统。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量30.29GWh,实现营业收入191.67亿元,占总营收的39.43%;储能电池出货量50.45GWh,实现营业收入190.27亿元,占总营收的39.14%。
六、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电动船舶电池的核心任务是为推进系统和辅机系统提供动力,使电动船舶能够航行。它不仅是替代燃油的简单动力源,更将成为未来智能、绿色航运网络的核心能源单元和数据节点。我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前景良好。国内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投融资研究,2025-2031年中国电动船舶电池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2025-2031年中国电动船舶电池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