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温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做大做强“5+5+N”现代产业集群[图]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2024年,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进中育新,产业动能焕新升级,创新驱动形成标杆,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民生事业扎实推进,经济体量和城市能级实现新的跃升。近些年,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主导产业培育,温州构建起了“传统+新兴+未来”的“5+5+N”现代产业体系。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5+8+2” 重点产业生态构建,加速培育绵阳新质生产力[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当前,绵阳正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激发创新与产业的协同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攀新高峰。
2025年江西抚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初步构建了工业“2+4”产业和县(区)“首位+主导”产业布局[图]
抚州位于江西省东部,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近年来,抚州以全市“2+4”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区“1首位+1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链式发展为导向,以链群融合为基础,做大产业规模,做强链主企业,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抚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建设现代产业新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抚州市“2+4”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064亿元,同比增幅超10%,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75%。
2025年哈尔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锚定“1050”产业链攻坚目标,筑基“4567”现代化产业新生态[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东北地区战略核心城市,其枢纽地位与产业优势凸显,成为东北振兴的关键引擎。未来需强化科技创新、深化对外开放、优化产业链布局,以巩固战略地位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江苏江阴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动产业朝着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图]
江阴市是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位于长江三角洲,总面积986.97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江阴全力推进“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加速完善“345”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朝着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数字引领集群跃升,打造“1+6+1”产业新生态[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贵阳正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赋能、开放协同突破”三大特征,有望成为西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样板。
2025年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3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图]
福州简称“榕”,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十四五”时期,福州市推动“142”产业体系转向“344”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纺织化纤、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产业链布局加速完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打造“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引擎[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厦门市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协同"三核驱动战略,正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天津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图]
天津市,简称“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近年来天津市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重点产业链支撑效应显著,现代产业体系基础持续加固。2024年,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面推进“10+1” 创新产业体系与“4+2+4”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正加速向创新型城市转型。
2025年昆山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图]
昆山市,别称鹿城,江苏省辖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是江苏省直管试点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与苏州市之间。近年来,昆山市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2+6+X”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带动昆山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四年破万亿元,2024年,昆山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达12398.4亿元,在高基数下实现7.6%增长。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全面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加快构建“4266”现代化产业体系[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全链条发展体系,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
2025年郑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六大主导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优势加速形成[图]
郑州是河南省会,是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郑州市的产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6个主导产业集群。2024年,郑州市规上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4+4”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装备制造、船舶海工、石化等支柱产业积淀深厚,具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坚实基础。
2025年长春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图]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长春市着力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加速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布局“3+2+N”未来产业新蓝图[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西安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