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165447
0
8
2025年中国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及新质生产力研判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拥有独特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大。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和部门加速成长,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025年中国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及新质生产力研判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拥有独特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大。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和部门加速成长,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025年合肥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打造“2+5+3+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图]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正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奋力成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根据“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2+5+3+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2025年武汉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加快构建“965”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图]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965”现代产业体系(即9大支柱产业集群、6大新兴产业领域、5大未来产业方向)。近年来,武汉市凭借充足的智力资源、强大的产业支撑、良好的创新生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优势,不断壮大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新质生产力研判:聚力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活跃的民营经济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5年长沙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图]
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2017年,长沙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2024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68.78亿元,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1.5万亿元。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长沙正加快构建“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构建“1030”产业体系[图]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集群建设方面展现了高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能力。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苏州正在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端制造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苏州正因地制宜地精心布局“1030”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期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2025年广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稳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近年来,广州市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2024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升至32.3%。
2025年深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深化“20+8”产业集群布局,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生态[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肩负着为国家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使命。
2025年成都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成都市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同比增长5.7%。成都市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