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神经中枢,承担着对反应堆及全厂关键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的重要职能。行业发展初期,我国核级DCS系统长期依赖美国西屋、法国阿海珐、日本三菱等国际供应商,不仅在技术和成本上受制于人,更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扭转这一局面,在国家产业政策与核电专项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开启了技术攻坚与自主化替代的进程。以中核控制、广利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步突破安全级平台、实时操作系统、专用芯片与精密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DCS产品,并实现了在“华龙一号”等新一代核电机组中的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随着国产系统可靠性得到验证以及新建核电机组的持续增加,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4.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13%,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从技术追随者逐步迈向自主引领者。未来,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将朝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强化网络安全、提升系统自主决策能力的方向演进,为核电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核心支撑。
相关上市企业:南钢股份(600282)、中信特钢(000708)、金发科技(600143)、沃特股份(002886)、北方华创(002371)、中微公司(688012)、中芯国际(688981)、兆易创新(603986)、科达利(002850)、东睦股份(600114)等。
相关企业: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蓝鲸中创核电仪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发展历程、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产业链、电子元器件行业市场规模、中国大陆并网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及装机容量、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市场规模、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发展趋势
一、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概述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负责监控核电站运行状态,并在事故工况下确保反应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缓解。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由安全级DCS和非安全级DCS共同构成。它控制着核电站数百个系统、近万台设备运行和各类工况。安全级DCS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守护神”,可实现各类工况下反应堆安全控制;非安全级DCS则是保障高效运行的“超级大脑”,完成机组在运行状态下自动控制和监控操作,是核电站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二、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发展起步较晚,2004年,中广核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引入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启动核电自主化进程。2005年后,我国逐步实现核电设备国产化,但核级DCS仍依赖进口。2006年,广利核公司通过研发实验台开启核级DCS自主化。中国于2010年自主研发成功核级DCS平台“和睦系统”(FirmSys),技术指标超越国外同类产品。2013年,肩负实现中核集团自主可控DCS“零突破”的使命,中核控制踏上研发征程。面对国内技术空白与初期测评挫折,团队攻坚克难。截至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核级DCS技术的国家。2018年,“和睦系统”首次应用于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标志着中国核电站数字化仪控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2019年12月,“龙鳍®”非安全级DCS系统通过第三方测评,各项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龙鳞®+龙鳍®”平台核电总包玲龙一号项目签订,订单接踵而至。2023年8月,“龙核®”平台通过国家核安全局审核取证,使中核集团拥有“龙鳞®”“龙核®”双安全级DCS平台。2024年3月,“龙鳍®”平台在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实现首台套应用。标志着中核集团在构建“统一、先进、自主知识产权全厂DCS业务平台和产业能力”战略上取得重大突破,对推进核仪控全面实现自主化应用,为核工业供应链安全奠定基石。
三、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产业链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工程塑料、电子元器件、电源模块、结构件、基础软件及操作系统等原材料和核心部件的供应商。产业链中游为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的研发、集成、制造和总包服务商。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是核电站。
电子元器件是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实现信号采集转换、数据处理计算、指令执行控制和系统通信互联等关键功能。它构成了系统的基础硬件层,确保核电站各种传感器数据的精确获取、逻辑单元的可靠运算以及执行机构的准确动作,直接决定了整个DCS系统的测量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不可或缺的物理基础。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整体呈现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特征,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据统计,2024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8310亿元增长至248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随着电子元器件行业持续发展和技术迭代,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将获得更可靠、先进和自主可控的核心部件支撑。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核电站,主要用于实现核反应堆及全厂工艺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保护,保障核电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核电机组作为核电的核心设施,承担着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任务。核能作为低碳清洁的高科技战略产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当前世界各国核能发展态势强劲,欧美国家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重新拥抱核能,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已连续三年上调全球核电发展预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运行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据统计,中国大陆并网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从2017年的37台增长至2024年的58台,同比增加21台;装机容量从2017年的3580.72万千瓦增长至2024年的6088.09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为7.88%。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并网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为58台,装机容量为6100.77万千瓦。未来,随着核电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新建机组的不断投运,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升级需求,推动系统进一步向自主化、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四、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发展现状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神经中枢,承担着对反应堆及全厂关键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的重要职能。行业发展初期,我国核级DCS系统长期依赖美国西屋、法国阿海珐、日本三菱等国际供应商,不仅在技术和成本上受制于人,更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扭转这一局面,在国家产业政策与核电专项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开启了技术攻坚与自主化替代的进程。以中核控制、广利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步突破安全级平台、实时操作系统、专用芯片与精密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DCS产品,并实现了在“华龙一号”等新一代核电机组中的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随着国产系统可靠性得到验证以及新建核电机组的持续增加,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4.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13%,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从技术追随者逐步迈向自主引领者。未来,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将朝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强化网络安全、提升系统自主决策能力的方向演进,为核电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核心支撑。
五、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明显的梯队分化。第一梯队由美国西屋、英维斯、法国阿海珐、日本三菱等国际巨头长期主导,过去我国在运核电机组的核级DCS系统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不仅推高了成本,也带来供应链风险与安全隐患。为突破技术垄断,国内企业积极展开国产化攻关。目前,以中核控制、广利核、国能智深、国核自仪、和利时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企业正迅速崛起,逐步打破外资垄断,推动自主可控的DCS系统研发与应用。第三梯队则包括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整体行业在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下,正向自主化、高端化持续迈进。
1、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广利核”)是专门从事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设计、制造和工程服务的高科技企业,面向核电等对控制系统有高可靠要求的领域提供数字化仪控系统(DCS)一体化解决方案。广利核建设的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是我国首个针对于该领域设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2010年10月广利核对外发布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DCS通用平台“和睦系统”,实现了核电站“神经中枢”中国造,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核级DCS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和睦系统”已在阳江5&6号,红沿河5&6号,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3&4号,田湾5&6、7&8号,徐大堡3&4号,惠州1&2号核电机组以及石岛湾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17台国内新建核电机组得到应用,实现了多技术、多堆型的应用覆盖,保障了我国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为核电业主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除了核级DCS应用,“和睦系统”还在新领域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在工业抗震保护系统、核级冷水机控制保护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核电重大设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广利核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核级冷水机控制柜供货资质和业绩的企业。除了支持国内的核电站运营和建设,广利核也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布局。目前,广利核的自主仪控系统已出口到阿尔及利亚、韩国的核电项目,助力当地研究和商用机组改造;并积极配合英国核能监管办公室和环境署开展GDA,目标是推动“和睦系统”与“华龙一号”自主核电技术携手走向世界。
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控制”或“公司”)是中核集团所属在京成员单位,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下属控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中核集团唯一从事数字化仪控技术的专业化公司。先后成功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入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中核控制集科研、生产于一体,业务范围涵盖数字化控制系统、专用仪控系统、堆用探测器、核仪器仪表四大产品体系。业绩涉足核电、核化工及核环保等领域,先后承担了多个核电站、核化工项目全厂核仪控系统工程;为国内外50余座反应堆和核电站提供了专用仪控系统和辐射监测仪表等。中核控制具备国际一流核仪控工程实施能力,始终秉承“融核创效、智领未来”的品牌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核仪控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集团公司统一、先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厂DCS业务平台和产业能力,成为迈向智能时代的核仪控技术和产业引领者,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中核控制致力于打造中核集团统一、先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厂DCS业务平台和产业能力,自主研发的DCS平台产品。主要包括:龙鳍®平台、龙核®(NicSys®8000N)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核电以及核化工与核燃料项目。
六、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
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在智能化方面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系统从传统控制向智能决策演进,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预测性维护与故障自主诊断。通过对海量运行数据的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动态优化反应堆运行参数,提升能源转化效率与经济性。在事故工况下,智能算法可快速生成多维度应对策略,为操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显著增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2、自主化
在自主化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将成为核心发展方向。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将聚焦于自主芯片、实时操作系统、安全可信软件平台及高端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完整的国产化技术体系和供应链生态。通过建立严格的标准规范和验证体系,确保自主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方面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核电产业的战略安全与技术独立性。
3、网络化
网络化发展将体现为工业互联网与核电DCS系统的全面深度融合。基于统一架构的数据平台将实现全厂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跨系统互联互通,支持远程协同运维与云端资源调度。通过构建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采用加密通信、访问控制和安全隔离等技术,确保在开放互联环境下的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网络化架构不仅提升运营效率和系统灵活性,更为核电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xdzkrt.com)发布的《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产业链全景及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行业重点企业案例分析,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